新闻资讯
教师语言基本功?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_1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教育脱贫作为“五个一批”之一,是斩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有效途径。在教育脱贫工作中,控辍保学和学生资助被各类学校高度重视,而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则往往被忽略。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主阵地,教师是推广工作的主力军。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用语用字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他们语言文字的教育会影响到中学、大学,甚至一生。因此,小学老师必需要练就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1 小学老师要做推广普通话的带头人
1.1 对小学老师普通话等级的要求
按照教育部《〈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80分)以上。少数方言复杂地区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使用汉语和当地民族语言教学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普通话水平,由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标准。《贵州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规定: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乡村学校的少数民族教师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虽然政策上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明文规定,但现实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多数老教师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由于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部分普通话水平不达标的老师仍在从事语文教学;各级教育部门对教师普通话提升培训虽有安排,但力度不够,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需求;一些老师普通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却满足现状,不求上进……
普通话等级二级乙等的要求其实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很低的。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 的规定,二级乙等的要求为: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hu、 z- zh-j 、送气不送气、i-u不分、保留浊塞音和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
一个小学老师的教育生涯,可以影响到两代人。每一个小学老师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等级。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普通话发音方法,这是关键;另一方面,要加强积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多音字……这些语文老师经常给学生强调的知识点,其他学科的老师更要加强学习。
1.2 坚持课内课外都说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通过多年的大力推广,普通话现已基本成为课堂用语,一些老教师用方言教学了几十年,现在都已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但是,普通话要成为校园语言,还需要做的努力。要做到课堂之外,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用普通话。
1.3 说好普通话,坚持很重要
三天不说口生。说好普通话,需要嘴唇、舌头、口腔、鼻腔等部位灵活自如。如果只在课堂上说、只在学校说,或者今天说、明天不说,效果
是不好的。我身边的一些国测员、省测员,他们生活中都是说普通话的,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中,他们更是做了孩子的好榜样。作为小学老师,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说普通话的氛围,和家人、孩子一起说普通话,既影响孩子,也锻炼自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2 小学老师要做使用规范汉字的表率
2.1 教师书写要规范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而且是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书写规范,就是要注意笔画、笔顺和布局,这一点小学老师是比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做得要好的。一些小学老师写字不是很漂亮,但他们总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书写,给学生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连笔、倒笔画等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上, 如果老师某个字的笔画写倒了,会有一双小手高高举起,然后听见一个稚嫩的声音——“老师,您写错了!”,这时,老师或许还一脸茫然,不知所“错”,这要感谢孩子的语文老师。
除了板书规范,作业批语也要规范,教案书写也要规范……学校应当经常开展板书评比、教案评比、作业评比等活动。
2.2 教师用字要规范
国家通用的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简化字总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与传承字。教师的板书、计划、教案、总结等,都要使用规范汉字,不能有繁体字与异体字。另外,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要规范,特别是在打印稿中,要正确使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区分好全角与半角。
3 科技对普通话和规范字的影响
3.1 广播电视助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字
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类节目,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非常高。教师要养成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的好习惯,一方面可以了解时政信息,另一方面也进行语言文字的熏陶。
3.2 新输入法带来的危害
传统的拼音和五笔输入法,要求掌握字的读音或字形,而现在语音识别技术飞速发展,对发音标准越来越低,方言也能很好地识别,手写输入模糊识别度越来越高,多笔少画、倒笔画也能识别。不用说普通话,不用规范地书写,也能很快地完成一篇规范的文稿。
3.3 教师享受科技发展成果,应当扬长避短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教师范读可以用录音代替,板书可以用课件展示,教师示范也变成了媒体示范,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明显减弱。网上的录音比教师的朗读更标准,多媒体板书比教师的书写更漂亮,老师可以“先学而后教”,而不是“拿之来教”。老师要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功底,减少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
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如果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连汉语语言文字的基本规范都做不到,那么谈何科学,更谈何艺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不仅是语文课和语文老师的责任,数学老师,美术老师, 科学老师……,都要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培养,在教学中形成语言文字教学的合力
教师只想安静教书?让老师回归课堂,清清静静的教书育人_1
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美洲印第安土著中流行一句谚语:“请你走慢点,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脚步”。
对于教育来说,可能脚步走得太快了,灵魂已经跟不上改革的脚步!
近年来,教育改革倒是不少,今天学习洋思,明天考察衡水中学,后天观摩杜郞口中学,无数校长、老师一直奔赴在学习的路上!
对于这些曾经的名校来说,今天准备一个“现场会”,明天迎接一个“考察团”,后天参加一个“报告会”,各个“名校”每天都忙于迎来送往!结果是什么?这些名校还存在吗?一阵折腾、闹腾之后,哪个不是归于沉寂?除了看上去一片欢腾,留给老师和学生的,又剩下了什么呢?
忙于向“名校”学习,苦了老师、累了学生,来来去去一场空。
校长带着学校领导班子、骨干教师,乘坐几辆大巴车到山东杜郞口中学学习。当大家看到人家的课堂模式,当时确实被震惊了,不管是校长还是一线教师,都发誓回去后要进行教育改革,并且买了不少学习资料。
回到自己的学校后,校长干的第一件事是把教室的讲台拆了,教室四周的墙上全部安装了黑板,每个班级里的座位也变了,把学生分组,一堆学生围在一起,看上去非常“杜郎口”。
结果一学期不到,教室四周的黑板全部拆了,座位又恢复了原状!
类似的折腾、闹腾不止一次两次,哪一个到最后不是邯郸学步,贻笑大方?
为了学习某一个先进的名校模式,学校领导强令老师们进行改革,结果改革来改革去,只是学习了皮毛,大多数名校的方案都与各地的实际教学“水土不服”,到最后是苦了老师、累了学生,来来去去一场空。
不折腾、不闹腾,让老师们安静教学!就是好的教学改革
我愿中国校园恢复宁静。校园本来应该是宁静的,但问问现在的校长和老师,是否真能如胡先生所说“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无止无休的“验收”、“迎检”,花样翻新的‘特色“‘模式”……耗费了多少人力、精力、财力?学校不断被折腾。喧哗嚣叫中,教育没有了。越是宁静的校园,才越有真教育。——李镇西老师的文章《再次声明: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谢绝参观考察》一文中,这样写道。
文中还这样写道:有的学校今天迎接一拨参观,明天接待一拨考察,动不动就找媒体来宣传自己,炒作自己,扩大学校知名度,这根本不是开放,这是折腾。
确实是这样,学校不是公园,更不是旅游景点,学校需要的是积淀,而不是浮躁,校园需要的是内敛,而不是吆喝。让校长回到课堂,让学校恢复朴素,不折腾、不闹腾,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就像农民种庄稼,按部就班,老老实实耕种,按时施肥,该浇水时浇水,付出汗水后,静等丰收。种庄稼急,躁,快!拔苗助长,只会贻笑大方。种庄稼更不能瞎折腾,否则到最后可能颗粒无收,而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写在最后
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静等花开花落的过程!最美丽的教育场景,是一种关于“慢”的教育艺术,慢慢地进行,犹如等待枝头挂满果实,必须从春天等待到秋天。
我是教而育之,感谢您的阅读,也感谢您的转发、关注、评论、收藏、点赞。